专业文献

  聚焦: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修复之道
 
发布日期:2014/9/17 2:21:42 浏览次数:2303次
 

    聚焦: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修复之道

     个案体味之二:与老手治疗师的面询三例
 
 本章介绍与三位老手治疗师分别进行的三个面询案例。这三个案例都是就某个个案进行的体味,处理的主题各不相同,过程也各有特点。
 第一例的D女士,因为在心理治疗咨询中被来访者唤起了自己的问题而苦恼。在与D女士的面询中,触及了体会,体味了如何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纳自己的问题。
 在第二例中,E女士在探究自己担任个案的体会的过程中,不仅对来访者,而且觉察到了对所属咨询机构体制的情绪,探究了这种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通过整理这些情绪调整了面对个案的姿态。
  在第三例与F先生的面询中,从几个视角来感受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对这些感受进行了体味。然后明确了来访者是如何感觉的,来访者在要求什么,把这些作为今后个案的推进途径。
  在本章介绍的三个面询案例中,分别处理着各自不同的主题,而这几个主题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都容易碰到。请看在治疗师聚焦中是如何体味和探究这些主题的。 
 
1.与D女士的面询
 
(1) 聚焦者和个案概要
D女士是三十几岁的女性治疗师,有近十年的临床经验。有二十次以上的聚焦经验。想要聚焦的是“在与为女儿来咨询的母亲的谈话中,对所谈主题与自己的问题相重合而感到焦躁不宁。自己明白这是自己的反应,所以想要触及一下看看”。那个个案已经进行了十八次面询还在继续之中,在预定要与笔者进行治疗师聚焦之后个案的面询因来访者有事临时中止了。
 
(2)面询经过
1)第一阶段“确认整体”
 笔者引导包括关于那个来访者的情绪,包括在担任这个个案方面所有的情绪,请回顾并确认一下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
 第一个浮现的是“面询太费时间。一个小时怎么也完不了。我的话停不住”。确认了那是“自己发出的东西碰到了什么又被弹回到这边来”的感觉。接着第二个浮现的,“感觉来访者使用礼貌而谦虚的语言,和自己不同呢”。那是“如果一起步行的话,步子的大小不一样,感觉不合拍”。如果用身体的感觉来确认,说是“在胸部有急匆匆小跑的感觉”。
  再次回到整体感觉了一下,浮现了“最苦恼的是,在来访者谈她的女儿的时候我有非常厌恶的感觉”。当被问到是怎样厌恶时,D女士说“好像对我自己和对来访者(两者)都有”。前者是“在咨询中,因为我也有问题,所以每次那种厌恶都被引发出来而感觉苦恼”,后者是“在自己心里产生对来访者‘你搞搞明白拎拎清好不好呀’的情绪”。感觉这两个哪个都是比较大的东西。接着又分别确认了第三个、第四个东西。
  回到整体再感觉一下,第五个的“我做这个个案合适吗的感觉”浮现上来。“个案能不能顺利进展姑且不论,首先对我来讲和其他个案这个感觉不一样”,D女士说这和之前的四个东西连在一块了。然后又说“我觉得不好呀,我担任这个个案觉得真是对不起人家”,作为身体上的感觉确认是“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这时候笔者提议把这五个浮现出来的都审视一遍,简略地用语言分别把这五个回顾了一下。D女士说“其他的出不来了,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感觉了”。 
 
2)第二阶段“决定方向”
  于是笔者问道现在我们怎样往前推进才好呢?我是在想从这五个中间选择一个来看的,你觉得怎么样?>。D女士应道“就想这样做”,选择了“最苦恼的还是‘你搞搞明白好不好呀’的感觉”(第四个)。
 
3)第三阶段“体味体会”
 笔者引导道那么,在身体中感觉一下这个看看。以确认的意图来感觉一下,有怎样的感觉呢?>。D女士在沉默之后说“在腹部的深处似乎有这样的,似乎有含有愤怒的东西”。于是围绕这个感觉花时间体味下来,“在深处有结了硬块的感觉。里面是热的外面是硬的”,“一旦要是拿到外面来,打个比方,就像泼滚开的水”。接着说,“(来访者说的事情里面)就是那件事,我非常地生气。好像有‘你搞搞明白好不好呀’的念头”。来访者总是怜惜照顾二女儿,而对大女儿却老是不停地斥责。D女士站在大女儿的立场就有了你搞搞明白好不好呀’的情绪。而且“似乎这个你搞搞明白好不好呀’的信息一直在话音之间向对方传达着”。
  于是笔者问道那和在里面结了硬块的愤怒有关联吗?D女士说“是呀。我认为那是我的人生在反应。与那个里面的东西相关联。那个东西不能原样地就表露出来。不过因为太热了,说不定也热哄哄地传到对方那里去了吧”。“我在想是怎样关联的呢,是热度传递过去的吧
 在这时笔者问现在,D女士感觉的苦恼,是因为这个东西成了个案进程的妨碍而苦恼呢,还是藏在里面的东西要到外面来的苦恼呢?于是D女士说“咨询还是在进行,但是我的感觉却在完全不同的地方,所以觉得这肯定会有影响吧”。“也有与这个来访者共同建立起来的东西,但是总体上觉得似乎是停滞不前。觉得发热的部分在停滞不前。”笔者问不过,感觉上那还没有成为致命伤是吧?D女士同意,并说“我知道,虽然在这一点上是停滞不前,但是整体上还是一点一点在进展。一想到这还不是致命伤,稍微轻松了一点。觉得有一阵风滑过。虽然感觉到或许做了很严重(作为治疗师来说是不好的)的事,但感觉轻松了一半。”
  于是笔者寻问剩下的一半,是自己的问题?D女士说“是的呢”。“不过,(在其他的案例中)也问过父母对孩子的想法,也不是总引起这样的情绪。我是对这个来访者独特的想法产生了反应。”于是笔者又问是对来访者什么样的想法产生反应的呢?D女士说“嗯,似乎,是这个来访者盲目的感觉。这个表达很贴切。”接着,带着叹息苦笑道“在那儿感觉到了绝望。那真是苦恼呀。就是那样的人呐,也总算明白过来啦”,“呵,服啦。
 接着,话题转移到以什么样的姿态今后才能将这个咨询继续下去,对此进行了体味。D女士说“也许我总是太顶真,要我接受这一部分我现在做不到。对于居然有自己接受不了的东西我感到愕然”。“强烈地感觉到这样的情绪还是第一次。现在定位在‘试行期’还可以安心一些。设置一个期间,心里想好就这样不再靠近了就可以在自己的内部保持距离感,以此来试着观察来访者如何感觉,对咨询有什么影响 。
在这里就结束了这次面询。
 
(3) D女士的感想
D女士的感想如以下的回答
“案例讨论会往往多是以做了什么为中心来展开的。而心理治疗是以自己与来访者的关系为基础的,所以觉得明确一下我内心还不太清楚的感觉非常好。个案在治疗师聚焦的面询后结束了。自己整理了与那个来访者的面询,所以也容易理解了。
 
(4) 本面询对于D女士的意义
 治疗师D女士自觉到来访者说的部分话题与自身具有的人生课题相重合,在面询中吧这个作为了主题。在第一阶段,明确了D女士所感到的苦恼中,有D女士面对自身内心潜藏着的东西的痛苦,有对来访者产生的负性情感,也有担心这些会给心理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的歉疚,因此感觉透不过气来。
  在第三阶段,体味了这些情感。对来访者愤怒的负性情感作为“热烘烘”表现出来,而对整体慢慢地体味之后,确认到“有与这个来访者共同建立起来的东西”“整体上没有停滞不前”,感觉到“未必成为致命伤”。由此缓解了对来访者的歉疚,称“感觉轻松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是面对自己的问题,是D女士自己的苦恼。对这些也进行了仔细的体味,明白了对来访者“盲目的感觉”觉得“绝望”的苦恼,对自己感到的苦恼具体是些什么样的东西有了实感。
接下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了治疗师姿态的体味作业,探讨了带着这个苦恼应该如何进行咨询。D女士发现了“现在定位在‘试行期’可以安心一些”。以这样的形式整理了今后面询的进展方法。
 
正如与D女士的面询案例所示,治疗师有时候自身的个人问题会与来访者的主题或内容相重合,于是在治疗师的工作中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问题。D女士对此自己是有觉知的。为了继续进行咨询,在与来访者的接触中,她控制了自己的情感,没有把自己个人的情感原样地向来访者暴露。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自己的个人问题会给治疗带来不良影响,对于自己担任这个个案怀有罪疚感。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不得不面对与自己个人问题相重合的主题,因此在心理治疗感觉进展困难的时候就需要治疗师聚焦发挥作用。因为通过感受和体味自己感觉的痛苦和艰难,有希望寻找到对于现在的自己最合适的应对方法。
  就像这次面询结束时所进行的,本方法中的体味下一步推进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于治疗师来说是有效的。这是在充分确认了治疗师在心理治疗中感受到的情绪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业。D女士通过进行这样的作业发现了对于D女士自己来说能够接受认可的姿态。在治疗师聚焦中治疗师不仅要充分体味自身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还要在明确了这些的基础上对今后的治疗进展进行体验上的探索。
 
本小节是在拙稿运用聚焦体味治疗师自身的体验−『治疗师聚焦法的研究−」(「心理臨床学研究」日本心理臨床学会 20巻2号 97-107 2002年)刊载的面询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正重新改写而成。
 
2.与E女士的面询
 
(1) 聚焦者与案例概要 
E女士是四十几岁的女性治疗师,在免费心理咨询的公立机构工作。之前聚焦经验丰富,但治疗师聚焦还是第一次。
在这次面询中,E女士说要针对咨询中的某女性来访者就自己所感觉到的进行聚焦。那个还在继续咨询的来访者反复述说与家里人的事,面询结束时间到了也不肯停。对周围的人攻击,对治疗师也采用相当攻击性的话语。那个来访者从几年前一直来这个咨询机关咨询,E女士大约半年前突然接替前任担任了这个个案。虽然咨询设置是每周一次,但是这个来访者在预约之外也突然来访。甚至有时候一周来三次,E女士拒绝也拒绝不了。
 
(2)面询的经过
1)第一阶段“确认整体”
 笔者进行了引导关于那个个案,作为治疗师自己感觉到的事情也好,自己担任那个个案时包括对周围的状况所感觉到的事情也好,请慢慢地回顾一下整体的感觉。在担任那个个案当中,自己感觉到了什么,有什么可以用语言说的请说出来。可以慢慢地来>。
 E女士闭上眼睛沉默片刻后,作为第一个,报告了“压了上来”的感觉。那是从后面笼罩上来,自己这边的姿势向前倾倒的感觉,是“被强力压住”的感觉。将这个搁置后,第二个感觉到的是“胃里面沉重”。然后第三个“喉咙深处被卡住”、“不是难以下咽,而是难以吐出”的感觉浮现上来。说这些都是关于那个个案所感觉到的东西。
 于是笔者用语言复述了这三个感觉。然后再次回到整体,让她确认其它还有没有感觉到的东西。E女士沉默了有两分钟,然后报告说感觉“额头发热”,一边大口喘息。又说这是出汗的感觉,“只是(额头)这边有这样的感觉
 笔者问现在,已经确认了四个,是再找一下其它还有没有,还是这四个基本上就可以了,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你看是怎样好呢?E女士说这四个差不多了。于是就进入了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决定方向”
 笔者再次复述了浮想上来的四个东西。然后引导说我们已经确认了这四个,在这些中间,从那个个案来考虑,如果有哪个想要再来感觉一下的话,你就选哪个。或者,如果在这里结束比较好的话也可以。于是E女士在沉默之后说“(第四个的)额头发汗的感觉伴随其它三个出来。全部都是跟着前面的三个出来。背后被压上来的感觉、胃的感觉、喉咙的感觉比较来说各自是独立的。而额头发汗的感觉虽然微弱但是和前面的三个每个都紧跟着一起”。于是想要进一步感觉一下这第四个感觉。
 
3)第三阶段“体味体会”
 笔者引导E女士慢慢地感觉一下额头发汗的感觉,到能够用语言说的时候就说出来。E女士沉默了一分钟后说“好像在坚持着。负荷很重”,“嗯,不太想干,是不想干”。于是笔者寻问这样说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E女士一边说胃的“沉重的感觉好一点了”一边又点着头说“太过分了,是非常不愿意做的事,“好像是被迫在做的感觉。,怎么说才好呢。啊,好像在坚持做着不愿意的事情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笔者心中有疑问浮现上来,为了跟上E女士的感觉,笔者作了以下的寻问可以问一个问题吗?所谓的被迫,是被那个来访者所迫的感觉吗?还是被机构或者组织所迫的感觉呢?你觉得是哪一个呢?于是,E女士一边体味一边说“啊,似乎在自己内心,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有被迫的感觉,现在被你一问,觉得两方面都有。嗯,在开始的时候有被机构强迫的感觉。但是随着面询时间久了,这种感觉就淡薄了,而来访者本人方面的感觉就强烈了现在被你这么一说,要说就是两方面都有”。
  于是笔者问感觉一下在自己内心中有包含这两方面的被迫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E女士说“在与对方的关系中,自己感觉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在这些之上又加上了一个。想要感觉一下对方的,但是好像在那后面还有一个不太容易看见的东西附随着”,“第一个压上来的东西也是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感觉到的,但是还有一个别的东西也一起跟了进来”。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也说是两个重合在一起。
 由于以上的进展,笔者提出了建议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清晰起来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感觉一下今后以什么样的姿势或者姿态来进行下去,是不是在感觉一下今后的事情后再结束比较好些呢
 于是E 女士在沉默了两分钟后说“现在感觉下来,在和对方的关系中自己不知不觉还背负上了其他的东西,所以更加觉得沉重。因此,不再加负担,或者说区分开将负荷减轻。不再不知不觉地背负上机构的问题,将重压分开”。“本来的压力就已经满负荷了,不知不觉又被混在一块儿了。自己必须要把这些和别的东西分开”,“这点儿事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那个个案自己也不能不管”。 E女士接着更进一步“这额头发热,说不定是生气了”,“感觉也许也有对这个机构的愤怒,也有对自己揽了多余的东西而生气”。到这里,这个面询进入了结束过程。
 面询结束后,E女士说“在面询途中,倾听者不是问了‘与机构是哪个?在那里,全变了。全然不可思议地,视线变换了。是所谓的‘唉吔’,还是所谓的‘哦哈’。完全是想也没想到的呢,那个。好像视线猛地这样地开阔了。这样一来,不可理解的事情变得稍微容易理解了。自己之前视线是一直对着那个人的。因此,如果没有那个提问的话我认为走向会有所不同。好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感觉”。
 
(3)E女士的感想
这次面询实施约两个月后,笔者与E女士决定共同撰写论文(吉良・兒山、2006),为此,请E女士将面询的感想以及之后本个案的经过写成文章,现将该文作以下的引用。
“这个个案是其他治疗师担任几年的个案,那个治疗师对来访者已经束手无策,唐突地让我(E女士)来担任。那个治疗师开始是突然要求我一起进行面询,我(E女士)也没有心理准备,从一见那个来访者起就有难以言说的感觉。我想通过治疗师聚焦面询来处理在自己心中想要宣泄的强烈情感,重新认识自己与来访者的关系。
面询开始首先想起的就是自己一直烦恼的来访者在预约日之外突然来访。“面询设置处于不安定的状态”。面询中不仅对于来访者的感觉,也觉察到了自己的姿态“还没有具备自己应有的沉稳”。随着面询的进一步进展,在确认自己的感觉时,感觉到了与之前清晰易辨的身体感觉不同的一种隐约的感觉。这种感觉单独难以觉察到,但是伴随之前的三个感觉,可以“轻轻地”体尝到。
平时一回想与来访者的对话就很容易体味到身体的感觉,可是这次面询是把清晰的身体感觉一层一层地掀去后,那种薄薄的像是在背景上的感觉才浮现出来。但是只是清楚地知道有这种像是在背景上的感觉,却一直不知道这种薄薄的感觉究竟是什么。
 但是,面询中途倾听者对我说‘被强迫的感觉是在与来访者对话中?还是对机构?’,之前只关注来访者的视线突然之间变得开阔,感觉又重新开始客观地审视自己与来访者的关系。由于视线变得开阔,之前自己完全没意识到的机构鲜明地浮现上来了。现在清楚了,一直意识着与来访者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背上了别的负担了。
  “对来访者的感觉”与“对机构的感觉”在内容上完全不同。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搞到一起,在原来的个案之上再背上别的重负,使得自己不能保持应有的姿态。这些事情搞清楚了,那种薄薄的感觉是什么也就明白了。在面询结束的时候,自己认识到不应把“对来访者的感觉”与“对机构的感觉”混在一起,而且自己也有能力明确地把他们分开来处理。
  面询结束后,自己原来完全没意识到的,现在想来或许是不想去意识的感觉显露出来,感觉对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及生气的原因都能了了分明地理解了。
  那之后与来访者的咨询也感到有了变化。自己叮嘱自己说“来访者与机构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于是,以前感觉到的“额头发热”消失了,自己感觉到可以很从容地进行咨询了。
而且,与来访者成功地商谈了一次面询的设置,“从后面压上来”的感觉消失了,“嗯,胃里面沉甸甸”的感觉也没有了。身体的感觉好多了,从“不想做咨询,被强迫着做咨询”的感觉中解脱了出来。通过这件事,好像又把自己找回来了。
治疗师被卷入到无形的东西里,被这种东西所支配。这时相信自己身体的感觉,通过仔细处理自身身体的感觉,就能够从自己没意识到的东西中解脱出来,让自己得到复元。我认为,治疗师通过进行治疗师聚焦体味自己在与来访者对话中感受到的身体感觉,这对于回顾自己的咨询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我(E女士)把对于治疗师聚焦方法的感觉归纳为以下几点。 
与通常的聚焦推进方法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与通常的聚焦相比较,因为取景限定在与来访者的关系上,所以回想的场景很具体而不涣散,容易抓到身体的感觉。
在处理个案上遇到停滞、棘手、困难、厌烦的情况时,能够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治疗师被卷入问题、陷于负面情感动弹不了之前就扭转局面,预防陷入不良的关系之中
能够使治疗师觉察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帮助治疗师提高水平。
不仅是本次特定的个案,其实若干个案都有共同的感觉(不顺利的感觉、棘手的感觉、困惑的感觉、束手无策的感觉等)。通过这些主题的处理,今后或有可能改善自己临床的整体状况。
*通过与倾听者一起进行面询,自己能够客观地观察来访者以及自己与来访者的关系。而且作业时间和准备工作的负担减少了,通过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心理上的负担也减少了。总之本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以上由兒山志保美供稿)
 
(4)本方法对于E女士的意义
1)自身体验的整理和新视点的发现
 作为本面询对于E女士的意义,可以举出两点。一点是整理了自身的体验,还有一点是发现了新的视点。
 首先第一点,在第一阶段中发现四个体会正是E女士作为治疗师一个个整理所感觉到的东西的确认作业。这是在体验层面确认原本漠然感觉的东西,“自己是这样子地在感觉的”。这对于临床具有其意义。正如E女士在感想中所述,“在处理个案上的停滞、棘手、困难、厌烦的情况时,能够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治疗师被卷入问题、陷于负面情感动弹不了之前就扭转局面,预防陷入不良的关系之中。”可以说,确认体会的作业就是把体会作为观察的对象并产生出体验上的距离的过程。 
  接下来第二点,E女士在第三阶段发现了新的视点。这个发现怎么会发生的呢?让我们稍微仔细地来看一下。
E女士在体味第四个体会“额头发热”时说是“被迫在做的感觉。好像在坚持做着不愿意的事情的感觉。”倾听者(笔者)当时听了这句话,心说“是被那个来访者所强迫的感觉呢,还是被机构或者组织所强迫的感觉呢?不太明白是哪个”,于是就以提问的方式问了E女士。这是笔者作为倾听者为了追随体验E女士的感觉并展开对话感觉到有必要而进行的提问。
而这个提问给E女士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之前只关注来访者的“视线突然之间变得开阔”,“这样一来,不可理解的事情变得稍微容易理解了”。可以说,这个提问在结果上引导了E女士发现了新的视点,即在之前感觉到的“对来访者的感觉”之外,那里还潜伏着“对机构的感觉”。
上述笔者的提问作为聚焦倾听者的应答是不是妥当也许会有争议。在原则上,倾听者应该始终采取倾听的姿态,重要的是应答必须不妨碍聚焦者(E女士)体会的流向。从这个观点看,也许可以说笔者的提问偏离了倾听原则一步。因为这包含了与聚焦者自身的视点相当不同的视点。的确,“如果没有那个提问的话,我认为走向会有所不同”。
  但是另一方面,事实上这个提问为E女士提供了把握自己体验的别的视点,产生了新的领悟。倾听者一边追随体验聚焦者说的话(在倾听者自身体验的层面)一边进行倾听,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不理解”或者疑问对于聚焦者来说有的也会是有意义的视点。对此笔者在以往有过数次经验。笔者觉得,聚焦者与倾听者协作互动来进行“感触并体味聚焦者的体会”的聚焦作业也是合适的。
 
2)本面询对于心理治疗的影响以及效果
 笔者之前的经验,通过治疗师聚焦体味体会,明确那个体会对自己的意义,当能把这些从自己这里区分出去作为对象来认识,则不管治疗师对体会有没有自觉都会在心理治疗中产生积极的变化。治疗师被之前的感觉纠缠、左右或者被压倒,而一旦对这些进行如实地确认,弄清其真相,那么被那些感觉支配的程度就会减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心理治疗的对话中产生积极的变化。
 E女士的感想中我们知道,她在后来的咨询中再次与来访者就咨询的设置进行了商谈。这和本面询确认了面询设置不安定给她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有关。E女士在治疗师聚焦的经验基础上明确了应对来访者时应该做的事。
  还有,E女士在本面询得到了“‘对来访者的感觉’与‘对机构的感觉’重合在一起”的新领悟,于是“在面询之前总是留心调整好呼吸,自己叮嘱自己说‘来访者与机构是不相干的两件事’”。E女士把在本面询得到的领悟活用到了临床现场。
为了在面询以后治疗师能产生如此巧善的运用,在面询中可向体会寻问“今后与这个来访者进行咨询,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只要留意就行了?”治疗师会从中获得指引。这一点在上一节介绍与D女士的面询时也提到,本面询可以说也是同样。治疗师聚焦不仅是体味治疗师的体会,也开辟了今后心理治疗进展的运用途径。
 
*本小节是对吉良安之兒山志保美「治疗师体验的自我体味过程治疗师聚焦法的一例」(「学生相談 九州大学学生生活修学相談室紀要」7号 55-65页 2006年)的面询案例进行了大幅修正重新改写而成。
 
3.先生的面询
 
(1) 聚焦者和案例概要
 先生是具有十年以上临床经验的男性治疗师,对聚焦也有长年的实践和研究。先生说“在某男性来访者的个案中,有束手无策的感觉,觉得受不了,感情用事的回应在增加”,于是对那个个案进行了治疗师聚焦的面询。
 
(2) 面询的经过
1)第一阶段“确认整体”
 面询一开始,对那个个案中先生对来访者的感觉进行了确认作业。先生第一个浮现的是“焦躁感”。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先生确认说是“胸口喧闹嘈杂的感觉”,“神经紧绷着的”、“忍耐着的感觉”,“进展不顺时的”焦躁。接着第二个体会,先生报告说“还有一个就是在肩后边,好像是紧张,或者说好像有一股子力钻了进来”。
  接着,先生沉默了片刻,说“还有一个,在身体里面有暖呼呼的东西”。那是在“腹部深处”感觉到的东西,“有点意外,是在表述了刚才的两个后才出来的感觉”。笔者问那是稍微好点的感觉?先生回答道“好点的感觉?好像是好的感觉”,“虽然感觉不错,虽然在自己身体里面,但也许不是自己的东西”,“说不定是自己生疏的感觉。自己和他人的界线融化在一块儿的什么”。接着又说“在面询的时候多数是紧张或者焦躁,也许说不定在那些背景下也有这个感觉”,“这似乎意味着一个大的主题,也许是我原本就有的主题”。
 
2)第二阶段“决定方向”
 先生对于自己在个案面询中的感觉,确认下来到此为止的这三个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商量之后的面询如何进行。先生说“想确认自己感觉到的焦躁的性质”,“但在此之前,想感觉下在我焦躁的时候来访者是怎么看的”。于是就决定先站在来访者的立场来确认来访者的感觉(先生想象的),然后再确认先生自身的感觉。
 这时候先生提议为了便于确认来访者的感觉,从现在坐的椅子移动到别的(第二把)椅子上来感觉。先生认为为了区别自己的感觉与来访者的感觉,在空间上也有所区别会比较容易。于是就这样地移动了一下。
 
3)第三阶段“体味体会”
 移动到别的椅子上开始感受来访者的感觉后,先生沉默了一会儿,报告说“背脊后面感觉沉重。好像被紧拉着。既恐惧又有罪恶感的感觉”。笔者就问对于来访者来说整体上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回答说“那是恐惧的感觉”。
 但是这时候先生现出迷惑的表情,说“好像出现了不同的感觉”。“感觉发生了变化,所以有点搞不懂,但是好像也有安心的感觉出来了”。“啊,这是什么”然后沉默着探索这个感觉。接着说“似乎像握有主导权的感觉。有点怪的感觉。这个,有点不太明白”。
 这时候笔者寻问说在我的内部,感觉这个好像与刚才(第一阶段)感受治疗师感觉时出现的第三个感觉有所关联先生沉默确认了一下,说“不,这边的强猛一些,不是‘暖呼呼’的感觉”,“好像更倾向于是‘怎么样?!’、‘赢了!’的感觉”。当笔者应道所谓的主导权是先生说“是那样的感觉。与刚才的罪恶感相反的感觉。突然出来的,所以还不大理解”。
 到这里,先生说来访者感觉的想象作业似乎已经完成了,想要回到原来的椅子上。于是,先生把这些感觉留在椅子上,自己回到了原来的椅子。
 一回到原来的椅子,先生说“我为什么会焦躁,好像有点明白了”。“我想我是对他(来访者)的拐弯抹角啰啰嗦嗦感到焦躁不安,也许不是那样。也许是对刚才不大明白的隐藏起来的东西感到讨厌”。于是笔者问道你说的‘握有主导权’、‘赢了’,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这意味着他的什么呢?至少作为焦躁的治疗师来说已经感觉到了这些
 先生沉默之后说“嗯,也许是那样。是么,的确来访者咋一看说话柔弱,但也许实际上却很刚强。这全是他的低调。感觉还没有做到共同协作。感觉来访者与我是这样(对立的动作)或许最贴切。这好像就是焦躁的原因”。笔者确认这样理解很贴切么?先生说“嗯。感觉理解了”。
 这时候笔者寻问道还没有做到共同协作,那感觉是在什么样的状态呢?先生默默地感觉后说“嗯感觉似乎是他在说他的主张,我在说我的主张”,“(对他来说我)是非常地强势。想要让他明白我的想法”,“作为治疗师来说这好像不太正常”。问起初你说的‘焦躁’或者‘紧张’的感觉就是指的这个?先生说“嗯。起初表达这些的时候觉得有点爽,我本来就想说这些,一直忍耐着没说。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所以产生了焦躁的情绪”。接着又说“对方还是不断地反复同样的主张,我觉得主导权好像握在对方手里。嗯,完全理解了”。
 这时候,关于面询进展的方向,笔者进行了提问对于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这样就行了?还是再感觉一下今后如何面对来访者的姿态为好?先生说“觉得想要些新的东西”。然后按先生的要求,移到新的(第三把)椅子上来感觉一下。
  移到新的(第三把)椅子后笔者问这是什么的位置呢?先生说“督导的位置。也不是旁观者,是想观察一下看看什么是对双方都好的位置”,“在这里就轻松了。身体一下子就放松了。之前在哪儿(治疗师的椅子)坐着真憋屈呀”。
 对于从现在的位置上看治疗师是什么样的呢?的提问,先生说“感觉他在非常非常地努力。感觉他在拼命地工作。但是,好像这不解决(两个人的关系)问题”,“又好像,也许他是在拼命地要承担责任”。接着又说“但是这对于对方来说,似乎并不是那回事儿”。于是笔者问作为来访者不是希望治疗师来承担责任么?, F先生说“该(对治疗师的自己)怎么说才好呢。觉得应该说‘该负责任的就要全部负起来’”,“做决定、付诸实施的责任,来访者自己走的人生道路,要让来访者自己承担,责任要在应该在的地方”。接着又说“来访者烦恼的并不是在这些地方,可是治疗师自己却拼命地要承担责任”,“也许是在不相干的地方承担着责任”。
  笔者在这里引导说如果治疗师在不相干的地方感觉到责任的话,那么相反地,也许就看不到来访者来咨询的本来的缘由呢。于是先生说“我想到了,说不定这个主题,最初的第三个出现的主题,那会不会是来访者要带进来的东西呢。那种暖呼呼的一体感”,“一想到那种感觉就是来访者来的缘由,就全明白了”。
 接着先生说“开始选择了体味焦躁感,以为不必触及这个感觉了”,“但要是那样的话,就会老是在这个问题上转圈子进展不了了。本来应该选择的话题其实就是刚才说的一体感的问题呀”,“真有点惊讶,进展成这个样子,在开始前想也没想到”。
 从以上的经过,可以看到先生的理解有了相当的进展。而在面询结束的时候,先生回到了开始坐的治疗师的椅子。回到原座后先生说“一回来就有了新的感觉,这全是自己一个人做的,感觉要对自己说声‘你辛苦了’”。接着又指着刚才坐过的椅子,说“觉得有这样(督导的)的人在,对自己大有助益呢”。当笔者问到你觉得今后可以以什么样的感觉来做心理治疗呢?,他指着三个椅子说“这种场合有安定的感觉,有安心感。整个儿有柔和的氛围”,“下次咨询时,这位(督导)会好好地坐在我边上的”。随后,这次面询就结束了。
 
(3)F先生的感想
 面询一个月后,请先生写了感想。感想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以下的三点。
第一, 在之后的咨询中治疗师(先生)被卷入情绪的情况减少了。并非是没有感觉,而是在柔和并且确切地感觉,所以与问题不即不离,更容易倾听了。
第二, 之后,来访者主动提起了与他人主导权的话题,与在治疗师聚焦面询中感觉到的惊人地相似。 
第三, 经过督导后会对来访者说话的背景以及意义理解更深入,对其内容能够更顺畅地理解。而与督导相比较的话,治疗师聚焦中的感觉则反映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以语言来说明而是体验上的理解。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容易在咨询中运用。
 
(4)本面询对于先生的意义
1)在体验层面体味来访者治疗师之间产生的关系
 先生因为对于某个案“感到束手无策。觉得不能容忍,感情用事的应答增加了”而进行了这次面询。
 首先在第一阶段,在确认自己在咨询中对来访者的感觉时,第一个浮现的是“焦躁感”,第二个确认了“有股力钻进来形成紧张”,第三个被感觉到的是“身体里面有暖呼呼的东西” “说不定是自己陌生的感觉。自己和他人的界线融化在一块儿的什么的”。
 接着在第二阶段的会话中,先生想要确认自身感觉到的焦躁的性质,但是在这之前,提出要“想感觉一下在我焦躁的时候来访者是怎么看的”,要坐到别的椅子上来感觉一下。
 在第三阶段,先坐在别的(来访者立场的)椅子上来感受来访者的感觉(先生想象的)。在那时,接着“恐惧”的感觉后,又浮现了“握有主导权的感觉”。这个是什么,“还不太明白”。
  然后回到了原来的椅子感受先生自身的感觉。对于刚才“(来访者)握有主导权”的感觉自己的焦躁情绪清晰起来。在咨询时来访者与先生互相(暗中)坚持自己的主张,形成了对立的关系,而主导权往往是在来访者一边。在体验的层面确认了这种咨询场合两者关系的状态。
  确认了这样的两者关系的现状后,这时候先生说觉得想要些新的东西”。然后按先生的要求,移到新的(第三把)椅子上来感觉一下。那把椅子感觉上是“督导的位置”,坐上去感受,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看两者关系的现状。
先生在这个位子上看到治疗师(之前的先生)“在非常非常地努力,感觉他在拼命地工作”。但是,“好像这不解决问题”。(治疗师自己)“也许是在拼命地要承担责任”,“来访者自己走的人生道路,要让来访者自己承担,责任要在应该在的地方”,“也许是在(与来访者烦恼)不相干的地方承担着责任”。对于笔者如果治疗师在不相干的地方感觉到责任的话,那么相反地,也许就看不到来访者来咨询的本来缘由呢的引导,先生说我想到了,说不定这个主题,最初的第三个出现的主题,那会不会是来访者要带进来的东西呢。那种暖呼呼的一体感”,“一想到那种感觉就是来访者来的缘由,就完全地理解了”。
  通过这样的过程新的一面明朗化了。在两者关系上,治疗师想要承担的责任并非是来访者所求。与此同时,先生原来没有注意的另一面(来访者希求的“暖呼呼的一体感”)开始浮现上来了。
  在面询最后的部分,先生回到原来的椅子上,感觉到“下次面询时,这位(督导)会好好地坐在我边上的”。 随后,这次面询就结束了。
  在如上面询的展开中,先生通过体味自身的体验,使得自己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状态明朗化了。在心理治疗咨询中,治疗师必须经常留意和回想: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是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是不是能够使得心理治疗得以进展。但是,因为治疗师本身身处咨询关系的内部,要觉察这种状态相当困难。即便经常留意,还是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奇妙地陷于不自然的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之中行动。笔者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案例中也是如此经历过来的。
  在这种时候,在关系外部的督导的眼光显得相当重要。可以说,督导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是站在关系的外部来眺望咨询关系,故能够对治疗师进行有益的启示
 不过,在治疗师成长的过程中,在治疗师自身内部培养这种督导的眼光更为重要。治疗师在工作中,起初督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未必在所有的个案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督导的机会。要成长为自立的治疗师,在个案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正在形成不合适的关系”,必须具备觉察、探讨究和调整的能力。
  自己感觉到的体会可以作为觉察关系的途径。以体会为出发点,能够体味到治疗师与来访者关系的状态。可以说治疗师聚焦在培养治疗师自身内部督导的眼光方面也是有效的方法。本节所述与先生的面询就是具体一例。
 在这个意义上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阶段感到的第三个感觉(暖呼呼的一体感)。在第三阶段的体味中,来访者对治疗师希求的这种一体感再次浮现上来。这种“暖呼呼的一体感”在第一阶段是治疗师先生感觉到的体会,这在第三阶段的展开中被先生感觉到这正是来访者希求的关系的理想状态。回顾面询,在第一阶段先生关于这个体会也说到“虽然在自己身体里面,但是也许不是自己的东西”,“说不定是自己生疏的感觉”。
 像这样,体会会以心理咨询中的关系为基础,把来访者感觉到的东西传播给治疗师,治疗师会觉得像有东西塞进内部来了。在第五章与C女士的面询中也可以看到与此同样的现象。在咨询的过程中治疗师感觉到的体会实际上是反映来访者感觉的一种觉察。在治疗师聚焦中,笔者有时候也会经历这样的展开。
  从这一点看,治疗师体味自身的体会也是一种理解来访者暗里感觉暗里表露的东西的途径。我们能够说,治疗师聚焦不仅在加深理解治疗师自身的状况方面,而且在加深理解来访者方面也有作用。
 
2)移动到别的椅子上来感觉的方法
 这个面询的特征也许是先生反复地移动到别的椅子上来感觉这一点吧。这是应先生的提议而进行的,一边移动到最初的椅子(治疗师的感觉)、第二把椅子(来访者的感觉)、第三把椅子(督导的立场)一边体味各种感觉,以这种方式来推进面询。
  这样的操作会使人联想到格式塔疗法(倉戸,1989)中的空椅子技术。不过这种感觉方法如果对于聚焦不熟悉的人会很难,因为要分别坐在各个不同的椅子上,感觉并区分各个不同立场的体会。但是如果习惯了的话倒是很有效的方法。区别来感觉“自己是怎样感觉的呀”、“对方是那样感觉的吧”、“旁观的第三者是如何感觉的呢”而不混淆。至少对于先生来说者是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有很多在聚焦中结合其它心理疗法的各种技术的提案。简德林(Gendlin,1996)自己也提倡在处理体会时将体验作为综合各种心理疗法的关键,一边实践某种技术同时保持自身的思路。通过这种方法来找出心理治疗的共同视点。 
 在治疗师聚焦的实践中,也是首先在熟习这个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学得的其他技术,考虑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愉悦地创造出感觉自己、适合自己、有益于自己的方法。
 
本小节是在拙稿援助助人者治疗师聚焦」(村山正治编集现代的精神別冊 罗杰斯学派現在」至文堂 184-192刊载的面询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正重新改写而成。
 
 

沪IPC备11046588号-2 中国聚焦网站